
今日气温已达到29°,周末气温至少要下降10°。这种“过山车”式的天气我们最应该注意的是——“春捂”!

有人要说,这么热的天气,会捂出病吧?所以怎么捂?捂对了才是关键。
首先要把握“春捂”气温:15℃是春捂的临界温度,也就是说,当气温持续在15℃以上且相对稳定时,就可以不捂了。
其次注意“春捂”温差:日夜温差大于8℃是春捂的信号,前一天还是春风和煦,春暖花开,刹那间则可能寒流涌动,让穿短裤的你无处遁逃。所以昼夜温差过大不易贪凉,不要过早穿上短袖、短裤和凉鞋。

其实“春捂”捂的不仅是寒,还有风。春主风,中医称风为百病之长,风邪就是一个载体,寒邪、湿邪最喜欢依附在风邪上祸害人体。
那些体质偏弱,容易感冒生病的孩子,老人,本来肺卫之气就弱,再撞上忽冷忽热,肺卫之气控摄毛孔的收缩力度不够,风邪就会伺机入侵。从而感冒、急性扁桃体炎、支气管炎、肺炎都来了。
因此,身体的保暖措施不可忽视,短袖、短裤、凉鞋真的晚点再穿。洗头、洗澡后一定彻底弄干。

当然,“春捂”也要有度,绝不是穿得越多越好,应注意“下厚上薄”,捂的重点在于背、腹、足底。
背部保暖可预防疾病,减少感冒几率;腹部保暖是保护胃、脾、肠,预防消化不良和拉肚子。“寒从脚下起”,脚下神经末梢丰富、敏感,保暖才能使身体适应气候变化。
所以说,春季“捂对”很重要,再好的药方都不抵及早的预防!